圖錄號: 359
估價RMB: 400,000-600,000
成交價RMB: 460,000(含傭金)
黎遂球(1602~1646)?魚蝦禽螺圖冊
設色絹本?冊頁(共八頁)
款識:1.遂球。鈐?。豪枋袭嬘洠ò祝?
2.美周。鈐?。豪枋袭嬘洠ò祝?
3.美周甫寫。鈐?。嚎冢ò祝?美周(朱)
4.口黎遂球。鈐?。好乐埽ㄖ欤?br>題跋:1. 此冊舊藏汪憬老處,余曾見之。憬老言黎氏宗人所贈,云自祠堂取出,真跡可寶。今歸何君攝天,觸眼如見故人,為之感嘆。其詳見畫征略,可無贅也。丁亥冬,闇道士張學華題識。鈐?。簼h三(朱)?務闇室(白)?
2. 烈愍才多,以余技兼工六法,體物之妙不落恒蹊。此疏絹本雖略有殘破,而神態(tài)不失,自屬珍品,足資眼福不尠。鶴禪岑光樾。鈐印:光樾(朱)?鶴禪長壽(白)?
3. 閣上須眉萬古尊,詩人魂亦畫人魂。林巒花鳥魚蝦等,點墨無非碧血痕。攝天兄屬題。丁亥初冬,融。鈐?。簠f(xié)之(朱)?丁亥七十二(朱)?黃梅花屋(朱)
4. 黎忠愍公畫傳世絕少,偶見亦多贗作,惟于板橋黎氏齋頭見墨筆魚蝦螺雞四小幅,圓勁沉著,雞尤肅穆,非尋常畫家所能及??钍鹈中】?,筆致與百花冡同。方眼絹本,鈐美周朱文小印,真跡可寶也。弟七十八,丁酉七月十一日錄李履庵筆記一則,大申友長屬,羅叔重寒碧。鈐印:叔重(白)?家本南海(朱)?在水一方(白)?
5. 山作圍屏水作藩,蕭蕭秋氣冷詩魂。誰知宇宙蒼茫里,尚有桃源以外邨。居人生計托罟罾,稅何曾向此征。照見十年塵網(wǎng)夢,夜深時漏釣魚燈。大中仁兄屬并希雅政。丁酉七夕后二日,唯盦吳肇鐘。鈐?。何ūQ(朱)?天以雷鳴(朱)
簽條:明黎烈愍公畫冊。溫肅敬署。
鑒藏?。簼h公(朱,三次)?愛德玩賞(朱,五次)
著錄:《嶺南畫征略》卷二,汪兆鏞撰,民國本。
說明:汪兆鏞、何覺等舊藏。張學華、岑光樾、陳融、羅叔重、吳肇鐘題跋。溫肅題簽。附《嶺南畫征略》。
汪兆鏞、汪宗衍父子著有《嶺南畫征略》,黎遂球小傳系于是書第二卷,亦著錄此四件作品。由此可知,黎遂球此四件作品也是汪兆鏞撰寫《嶺南畫征略》所參考的重要實物文獻,可謂珍貴。
羅叔重題跋所抄錄者,為李啟隆《留庵隨筆》所記載,據(jù)“惟于板橋黎氏齋頭見墨筆魚蝦螺雞四小幅”句,則可知此為黎遂球后人所珍藏。
黎遂球崇禎十三年在揚州影園與當時名流賦黃牡丹詩,經(jīng)詩壇大佬錢謙益評定為第一,時稱“黃牡丹狀元”,與當時詩人、名士、遺民如吳梅村、鄭超宗等,著有詩集《蓮須閣集》。黎遂球亦擅畫,傳世著錄中,有山水、花卉作品,《嶺南畫征略》并指曾有“粵饑,遂球籌劃振法,存活甚眾”的善舉。黎遂球早年以流連詩酒,故掌故多多,除“黃牡丹詩”之外,尚有為名校書張二喬作墓志銘一事,傳唱詩林。又于崇煥督遼餞別圖詩《膚公雅奏詩畫卷》題詩。黎遂球當時唱和之師友中,不乏方外之士,如天然和尚函是,曾作憨山大師書記、與黎同列“南園十二子”的通岸,信佛逃禪,亦晚明士子之一大風尚,故黎氏亦有法號“函美”。此冊為黎遂球水墨寫生作品,分別為魚、蝦、螺、雞,圓勁沉著,氣味古雅,雞尤肅穆,筆墨工夫圓熟,其格調(diào)似與沈周寫生冊同調(diào),前人評為“非尋常畫家所能”。此冊流傳有緒,為香港收藏家何攝天(蒙夫)舊藏,前有溫肅題簽,后有岑光樾、張學華、陳融等人題跋,俱是晚清民國流寓香港之著名遺老。
LI SUIQIU AQUATIC ANIMALS
Ink and color on silk, album (eight pages)
Literature: Ling Nan Hua Zheng Lve, vol. 2,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
Note: Inscribed by Zhang Xuehua, Cen Guangyue, Chen Rong, Luo Shuchong and Wu Zhaozhong. Titled by Wen Su.
Provenance: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Wang Zhaoyong, He Jue, et al.
畫心:22×21cm×4?題跋:32×28.5cm×2?24×21cm×2
RMB: 400,000-600,000
作者簡介:黎遂球(1602~1646),字美周,廣東番禺(今屬廣州市)人。天啟七年(1627)舉人。屢過吳越,與吳偉業(yè)、金聲等結交,后客維揚,參加復社。官兵部職方司主事。明末出守贛州,城破殉節(jié)。工詩善畫,山水林木,蒼老明秀。亦善花鳥,富有情趣。著有《蓮須閣詩文集》等。
鑒藏者簡介:1. 汪兆鏞(1861~1939),字伯序,號憬吾,晚號清溪漁隱,原籍浙江山陰(今紹興)。光緒十五年(1889)舉人。岑春煊督粵時,延入幕府司奏章。辛亥革命后,避居澳門,以吟詠、著述自適。1918年曾參與修纂《番禺縣續(xù)志》。著有《嶺南畫征略》等。
2. 何覺(1908~1982),字覺夫,號蒙夫,廣東順德(今屬佛山市)人。抗戰(zhàn)后在香港執(zhí)教鞭。曾任蒙山中學教師,無錫國專講師。
跋者簡介:1. 張學華(1863~1951),字漢三,號闇齋,廣東番禺(今屬廣州市)人。光緒十六年(1890)進士,歷任翰林院檢討、國史館協(xié)修等。長于詩文、書法。
2. 岑光樾(1876~1960),原名孝憲,號鶴禪、圓凈,廣東順德(今屬佛山市)人。簡朝亮弟子,光緒甲辰翰林,入讀日本東京法政大學。宣統(tǒng)元年授奉政大夫,歷任實錄館協(xié)修等職。辛亥后南歸,與陳伯陶在羅浮修道。后移居香港,其書法趙子昂,圓渾遒勁。
3. 陳融(1876~1955),字協(xié)之,號颙庵,別署颙園、松齋、秋山,室名黃梅書屋、頻媻樹館、竹長春館,廣東廣州人。早年留學日本,加入同盟會,參加黃花崗之役。1913年后,歷任廣東司法籌備處長、法政學校監(jiān)督、警官學校校長、司法廳長、高等法院院長等職。1949年寓居香港。工詩,善書法篆刻。
4. 羅叔重(1898~1968),原名瑛,別號寒碧、騷霞、保泰等。南海(今屬佛山市)人。曾師事程竹韻學畫,后專門從事書法篆刻。工楷、隸、行書,匯各家之長,別具一格。著有《羅叔重書畫集》。
5. 吳肇鐘(1887~1967),字唯龕,號白鶴道人,出生于澳門,今佛山三水人。名拳師。曾任廣州國立中山大學等國術老師。精于醫(yī)術,曾在香港中環(huán)設白鶴草堂吳肇鐘醫(yī)館。擅書法,且對詩、詞、文學造詣甚深。著有《拳經(jīng)》、《劍說》、《白鶴草堂文稿》、《白鶴草堂詩詞初集》等。
題簽者簡介:溫肅(1878~1939),原名聯(lián)瑋,字毅夫,號檗庵,晚號杜鵑盦主,廣東順德(今佛山)人。光緒二十九年進士,授編修。歷官國史館、實錄館協(xié)修官,湖北道監(jiān)察御史。1929年到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先秦哲學。
西泠拍賣網(wǎng)上刊載的所有內(nèi)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、圖片、聲音、錄像、圖表、標志、標識、廣告、商標、商號、域名、軟件、程序、版面設計、專欄目錄與名稱、內(nèi)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,均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》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、商標權、專利權及/或其它財產(chǎn)所有權法律的保護,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/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。
未經(jīng)西泠拍賣網(wǎng)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,任何人不得變更、發(fā)行、播送、轉(zhuǎn)載、復制、重制、改動、散布、表演、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(wǎng)的局部或全部的內(nèi)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(wǎng)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,否則以侵權論,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特別地,本網(wǎng)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, 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。除經(jīng)本網(wǎng)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、使用等目的外,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、修改、經(jīng)銷、轉(zhuǎn)儲、發(fā)表、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。否則,本網(wǎng)站將依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及相關法律追究經(jīng)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。
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(wǎng)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(yè)用途、非盈利、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(yè)、盈利、廣告性目的時,需征得西泠拍賣網(wǎng)及/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。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(guī)定,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(wǎng)及/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。